創建時間:2015-12-02
更新時間:2015-12-03
內容介紹
轉型升級,實現煤炭工業綠色發展
作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煤炭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近10年來,煤炭產業占工業增加值達到60%以上,直接財政貢獻率也在45%以上。2012年5月份以后,煤炭市場疲軟,銷量、價格、效益一路下行,煤炭工業進入“持續寒冬期”,煤炭產業隨即也步入了發展的艱難階段。此時,市委三屆五次、六次全委會議和首屆鄂爾多斯創新創業大會的召開,為我市煤炭工業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清潔利用,建設國家清潔能源主力輸出基地。我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廣煤矸石充填開采、薄煤層開采等綠色開采和潔凈煤技術,努力減少和控制因煤炭開采利用而產生的環境損害。努力提升煤炭開采水平,降低能耗,井工煤礦采區回采率達到75%以上,露天煤礦達到90%以上,煤炭開采機械化程度達到95%以上,單位能耗持續下降。以煤炭煤矸石制磚、燒制水泥熟料和充填采空區、沉陷區、露天礦坑等多種利用途徑,不斷提高煤矸石綜合利用水平,采用沉淀、過濾、消毒等技術,凈化處理礦井水,提高廢水再利用水平。
——就地轉化,延長煤炭產業鏈條。依托資源優勢,我市大力推進煤炭資源精深加工轉化,引進實施了一批重大煤炭轉化項目,煤化工產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構建從基礎化學品開始,向下游衍生擴展的煤制烯烴及烯烴下游深加工產品鏈、乙二醇—芳烴—聚酯產品鏈、甲醇延伸加工產品鏈、煤制氣和煤液化副產品及油品深加工產品鏈,促進產業化、產品終端化。全市形成煤化工產能1243萬噸/年,其中煤制甲醇590萬噸、煤制尿素411萬噸、煤制乙二醇60萬噸、煤制二甲醚10萬噸,煤炭就地轉化率達到16.8%。煤化工在建產能1269萬噸,其中煤制甲醇180萬噸、煤制烯烴257萬噸、煤制乙二醇20萬噸、煤制化肥440萬噸。
——“兩化融合”,提升煤炭行業智能化水平。我市組織建設了鄂爾多斯數字煤炭綜合平臺,這一平臺是基于SOA架構,綜合利用GIS、物聯網技術搭建的信息化平臺,將各煤礦企業已有的安全、產銷、應急等系統資源接入到平臺內,實現各系統的融合,集業務、管理、服務三大職能為一體,圍繞安全生產實現井下環境實時監控、井下人員定位、生產設備監控和應急管理;圍繞煤炭資源管理實現煤炭資源規劃、現有煤礦產銷的全過程監管,大幅提高了基礎管理信息化水平,消除了“信息孤島”,為未來煤炭行業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鄂爾多斯市數字化礦山,創建智能化、無人化礦山奠定了基礎。
——“互聯網+”,創新產業運營模式。建設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基于能源供應鏈“B2B”業務和互聯網思維下“O2O”創新服務模式,以“互聯網+煤炭電子商務平臺”,在新常態下重構煤炭及相關能源生態圈,緊緊圍繞能源供應鏈全鏈條商業環境,本著安全標準、創價增效、綠色低碳、服務創新的宗旨,以“平臺為基石、構建商業生態系統為形態、以資源集結力為核心競爭能力”三位一體的運營模式為產業客戶提供線上交易線下履約、信息資訊、第四方物流、供應鏈金融等創新服務。到2015年11月底,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專場交易62場,累計完成交易量1.6億噸,交易金額近360億元,業務范圍已覆蓋到晉陜蒙等煤炭主產地的17個煤炭發運站。發布鄂爾多斯動力煤價格指數105期,鄂爾多斯煤炭公路運價指數126期,內蒙古東部褐煤價格指數試發布15期,形成區域性銷售指導價。
安全生產,護航煤炭工業和諧發展
為促進煤炭工業平穩發展,我市始終狠抓安全生產不放松。全面推廣應用煤炭現代開采技術和設備,提高煤礦裝備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全市在安全管理上牢固樹立把隱患當事故的意識,深入開展部門聯合執法,建立健全專家“會診”制度,不斷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常抓不懈,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打非治違專項行動、井下監測監控系統、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等工作齊頭并進,特別是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大幅提高了全市煤炭行業人員素質,煤炭專業技術人員約占到從業人員總數的60%。“十二五”期間,全市銷售煤炭約28.5億噸,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在0.019以下,處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在煤炭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我市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大力推進礦區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累計完成露天煤礦復墾綠化118.5平方公里,完成井工煤礦采空沉陷區治理178平方公里,礦區植被覆蓋率達到90%以上。煤礦工業廣場、重點運煤道路全部實現了硬化、綠化和美化,礦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基本實現了重點礦區園林化、大型礦井公園化。礦區移民搬遷按照“四個一”政策(即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實一份社保、發放一份補貼)穩步推進,累計投入資金143.3億元,完成移民搬遷28764戶81285人,基本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和諧礦區建設成效顯著。
為實現煤炭工業的第三次創業,我市規劃了更加輝煌的未來:“十三五”期間,將堅持“安全創新綠色開采,提質轉化清潔利用,并購重組煤電聯營,物流配送互聯網+”發展思路,推動全市煤炭工業科學發展。力爭實現煤炭產量控制在7億噸之內,煤炭銷量力爭每年完成6億噸左右,煤炭就地轉化率力爭達到40%左右,煤礦平均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在0.03以下,原煤洗選率達到95%,煤礦采區回采率達到80%,機械化開采程度達到95%以上等預期目標,繼續為全市轉型發展、創新創業提供強勁的動力,為建設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的璀璨明珠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