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個管道站場的設備交得放心,是管道閥門養護人恪守的工作準則。
1989年出生的樊嵩,從管道學院畢業兩年多,在管道局投產運行公司閥門養護注脂項目部工作。在這個項目部,像樊嵩這樣的“80后”要占到80%。這些年輕人從西北、西南、華東到華南走過很多省區,可很多城市對他們來說只是個地名,基本沒有印象,只是對那里的站場印象很深。
閥門是設備投產的關鍵點。一個站場有上百個閥門,一個清管站有50多個閥門。對站場的每個閥門,他們爛熟于心。一次,九江站有個閥門發生泄漏,注脂后泄漏消失。可開關一次后,發現閥門腔體有氣體,放掉后又恢復正常。廠家認為是閥門內部不干凈,現場技術人員認為是閥座密封不嚴,需要更換。廠家不信,現場人員拿出了完整的養護技術報告,更換閥門后,正常了。川氣東送管道長達2200公里,業主非常信賴這支技術過硬的隊伍,簽訂了長期技術服務合同,每年養護閥門兩次。今年普光至濟南管道投產后,又和項目部簽訂了技術服務合同。
西二線西段投產是在冬季,室外溫度降至零下40攝氏度。外面下著大雪,道路不通,他們只能走管道伴行路,還要扛著五六十公斤的設備機具,從出發地到閥室、站場常常要走兩三個小時。他們踏著積雪,趕到現場時,已是半夜。閥門由于冰凍打不開,他們就注入防凍液,買棉被把閥門包裹好,一邊用手動閥門,一邊用氣槍、氣泵進行注脂處理,處理完已是第二天凌晨。這些“80后”年輕人,經受住了嚴寒的考驗。
去年8月,甘肅舟曲發生泥石流,技術服務人員正在陜甘寧管道進行調試。由于站場社會依托條件差,他們吃住在現場,有時沒有飲用水,渴了就飲用河水。在檢查中,他們發現閥門旋塞閥泄漏,打不上壓力,馬上告知廠家。經過現場仔細檢查,是注脂嘴不合適,需要更換。后來,其他站場也發現同樣問題。廠家由于人員少,沒有在現場監督。在西二線西段,項目部員工用4天換了30個閥門,為投產消除了安全隱患。廠家——英國斯科奧德克公司發來表揚信,贊揚他們嚴細負責的工作精神。
項目部經常派人到閥門廠家進行技術交流,與生產運行人員進行技術交底。靠實踐的歷練和扎實功底,這些“80后”年輕人成了閥門養護專家,20多人得到廠家現場技術授權。
從新疆到廣東韶關,有多少站就有多少個工作點。由于工作性質關系,大家雖然同在一個項目部工作,但很少有機會見面。在網絡上,大家互相交流工作學習體會,資源共享,誰有問題解決不了,就發到QQ群求援,很快就會有人響應,提出方案。有的年輕人在管道建設中,萌生了愛情,組成了家庭。解學飛在嘉峪關站點工作時,與站上的女孩談上了對象。姑娘看重的就是他的為人和對工作的認真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