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泵閥商務網
www.fydnwx.com,如需轉載請與本網聯系。)
BF35導讀:“誰說畢業就意味著失業?不干,那才是永遠的失業。”學建筑與施工監理專業的嚴江華,大學畢業回到油田,毫不猶豫拿起管鉗扳手,與采油注水泵打起交道。有人斷言,這小子肯定干不長。一晃近十年,嚴江華不僅沒有“挪過窩”,還把自己鍛煉成了大家眼中的“泵修一哥”。
“找嚴江華啊,他修泵去了。”幾經預約,記者才算領略了“一哥”的風采。問他,總是這么忙嗎?他嘿嘿一笑,用粗大的手指擺弄著手中的管鉗扳手,好不容易擠出一句話,竟是:“見不得注水泵‘生病’,要不我的手就癢癢。”
擊掌明志,絕不丟一隊的臉
2005年,嚴江華結束在外漂蕩的生活,作為油田的批新業勞務派遣工,走進了江漢采油廠采油1隊。
面對新的工作,一切要從頭學起,這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并沒有退縮,而是卯足了勁學,采油知識、生產難題,他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傅請教。他還利用業余時間,自學了《石油工程》大專課程、計算機操作知識,取得了計算機二級等級證。
有了知識做儲備,令他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可日子久了,上了大班,倒過夜班的嚴江華,對采油工整天的維護保養、刷漆除草的活,有些“想法”了。
2007年,作業區實行“清改污”工程后,注水泵的維修工作量增大,急缺維修泵工,這消息頓時激起了他心中的熱情。
這之后,他有事沒事就往維修班“竄”,見到哪個班組有修泵計劃就往現場趕,“軟磨硬泡”地“偷學”了不少修泵技巧,班里的泵有個“頭疼腦熱”,他也能“搗鼓”好了。
時任隊長付新會見這小伙對泵修這么上心,索性“成全”了他,給他報了區里組織的注水泵工技能訓練班。
“我可有言在先啊!這是去是留可都得看你小子的表現嘍!”
“您就看好吧!一定不丟咱一隊的臉!”跟付隊擊掌明志后,嚴江華意氣風發。
闖關秘笈,練就一身真工夫
2009年11月,嚴江華順利留用在了維修一隊,不到一年的功夫,他就因技能過硬,擔任了泵修班副班長。
全區400多臺泵,注水泵、柱塞泵、螺桿泵,光這泵的類型就有40多種,想在這泵修班“坐穩江山”,沒點“真本事”那可不行。
2010年5月,采油12隊王17站輸油泵三保,接連三天嚴江華和班員們一起為這“寶貝疙瘩”解體做“桑拿”,瓦架、軸承、葉輪,一個個部件潤滑、緊固、調整,可把“寶貝”送回“家”運行時卻出了問題。
“嚴江華你怎么搞的,犯這么低級的錯誤!”班長丁新華火冒三丈。
原來,嚴江華在組裝泵頭時,忘記裝上膠皮圈。面紅耳赤的嚴江華,拿起扳手俯下身,重新組裝,長軸套、短軸套、膠皮圈,每一項工序,他都認真核對,當聽到輸油泵歡唱聲時,他也在心中暗暗下了一個決心:“用知識改變命運!”
那段日子《注輸泵修理》、《金屬材料維修學》、《輸油介質》這些書籍成了他的枕邊物,泵修間里,他拿著理論題型向技術狀元熊峰請教,搶修施工中,他跟著師傅韓紅兵勤學實踐維修。
厚厚的筆記本記錄下道道難題,成為他“闖關秘笈”。2012年,他代表隊里參加廠技能練賽,榮獲了注輸泵修理工第二名。
望聞問切,當好全職泵醫生
有了技術實力,責任也就更大了。生產上凡是遇到急、難、險、重的活,嚴江華總是個沖上去。
2013年8月6日,下午5點20分,剛剛完成了采油4隊注水泵的檢修任務,正準備收拾工具回家陪女朋友,嚴江華又接到采油16隊潭71站混輸泵定子損壞急需更換的搶修任務。顧不上休息,嚴江華和班員門帶上工用具,急匆匆奔赴20公里外的現場。
可當大家來到狹窄的泵房內檢修時發現,泵地腳螺絲銹蝕無法拆卸。
這臺泵日輸量2800方,油區內不能動火,打動火報告清管線顯然耽誤生產,這可如何是好?
為了搶時間促上產,嚴江華果斷地拿起鋼鋸,跪著地下,一寸寸地和螺絲較上了勁。
噪音的干擾、高溫的侵襲,整個泵房像個熱烘烘的烤爐,半小時不到,嚴江華已體力透支大汗淋漓。
班長丁學華忙搶過鋼鋸給他遞上熱水,可他體力稍微恢復,就又投入到了搶修中,直到深夜,混輸泵終于恢復正常。
泵修班,不但負責全區的泵維修,還擔負著全廠一半的泵維修任務。
2013年9月,接到馬王廟馬36注水泵打不起壓力的維修任務后,嚴江華忙著向庫房趕去,排出閥、彈簧、閥片,再三確認可能需要的配件后,他和班員匆匆趕赴現場。
可當他們更換好泵排出閥后,壓力倒是正常了,可排量依然沒有“起色”。
重新拆裝時,細心的嚴江華發現閥片有工作跡象,說明泵本身沒“毛病”,這問題到底出在哪?
嚴江華圍著泵仔細檢查流程,附耳貼著管線傾聽,這回流閥里咋還有水流聲呢?
他用管鉗緊了緊閥門,重新起泵試運,故障輕而易舉地被排除了。
“嚴師傅,太感謝你了,你可為我們單位節省了‘金豆子’啦!”馬36站班長開心地夸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