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搜索:
暫無信息 |
聯系方式
技術文章
立式管道泵常見問題解決和日常檢修辦法
點擊次數:396 發布時間:2014-11-12
立式管道泵常見問題解決和日常檢修辦
泵不吸水:
1.注入泵的水不夠
2.吸入管路系統漏氣或底閥漏水。
3.管路窩氣。
解決辦法:
1.打開放氣塞,補灌水,排除泵內空氣,并關上放氣塞。
2.檢查各連接部位,重新密封,修復底閥。
3.正確安裝。
壓力表達到規定壓力但水量不足:
1.出水管路阻力損失大。
2.輸出高度超出泵的能力。
解決辦法:
1.縮短出水管路或加大管路直徑。
2.重新選購合適的水泵。
出水量減少:
1.空氣侵入泵內。
2.葉輪口環處的徑向間隙太大,使泵內的水產生回流。
3.底閥或管路局部堵塞。
4.電機端電壓過低造成轉速下降。
解決辦法:
1.檢查漏氣部位,加以密封。
2.更換磨損葉輪。
3.停機檢查。
4.穩定電網電壓。
泵振動或有雜音
1.機組安裝不牢固。
2.吸水管漏氣或吸水管口淹沒深度不夠,使泵內吸入空氣。
3.葉輪產生汽蝕。
4.偏離運行工況。
解決辦法
1.應加固泵法蘭處的支承部位。
2.堵塞漏氣處或加長吸入管淹沒深度。
3.降低泵安裝高度或加大吸入管徑或增加進口壓力,并更換損壞葉輪。
4.盡可能調至區(額定點)運行,避免泵在大流量點運行。
電機發熱
1.環境溫度過高,電動機散熱不良。
2.電機負荷太重。
3.電壓過高或過低或缺相。
4.電機內進水
解決辦法
1.改善泵工作環境,檢查風葉是否正常,通風道有無堵塞。
2.泵有卡住現象、停機檢修;或軸承損壞、更換軸承;或泵偏大流量運行,調整泵在額定點及泵的區運行。
3.穩定電源電壓。
4.拆機烘干保養,防止水從軸孔縫隙處或接線盒處進入電機。漏水密封件損壞更換密封件(軸封或O形圈)
日常使用的檢修
①應經常檢查運轉過程中是否平穩,機械密封的磨損及泄漏情況,及時更換密封件,防止壓力水進入電機。
②經常檢查電機外殼的溫度變化,泵正常運轉,電機溫升允許達80℃,必要時須進一步檢查電機電流是否有超載和三相電流不平衡的現象。
③經常檢查進水池有無漂浮物及水位的變化情況,若進水池降到zui低水位以下時,泵應停止運行,以免發生汽蝕,損壞葉輪。必要時,可調節閘閥,適當減少泵的出水量,促進水池水位回升。
④注意壓力表和電流表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泵長期停用時,應排凈積水,去除銹垢,涂上防銹油脂。
泵不吸水:
1.注入泵的水不夠
2.吸入管路系統漏氣或底閥漏水。
3.管路窩氣。
解決辦法:
1.打開放氣塞,補灌水,排除泵內空氣,并關上放氣塞。
2.檢查各連接部位,重新密封,修復底閥。
3.正確安裝。
壓力表達到規定壓力但水量不足:
1.出水管路阻力損失大。
2.輸出高度超出泵的能力。
解決辦法:
1.縮短出水管路或加大管路直徑。
2.重新選購合適的水泵。
出水量減少:
1.空氣侵入泵內。
2.葉輪口環處的徑向間隙太大,使泵內的水產生回流。
3.底閥或管路局部堵塞。
4.電機端電壓過低造成轉速下降。
解決辦法:
1.檢查漏氣部位,加以密封。
2.更換磨損葉輪。
3.停機檢查。
4.穩定電網電壓。
泵振動或有雜音
1.機組安裝不牢固。
2.吸水管漏氣或吸水管口淹沒深度不夠,使泵內吸入空氣。
3.葉輪產生汽蝕。
4.偏離運行工況。
解決辦法
1.應加固泵法蘭處的支承部位。
2.堵塞漏氣處或加長吸入管淹沒深度。
3.降低泵安裝高度或加大吸入管徑或增加進口壓力,并更換損壞葉輪。
4.盡可能調至區(額定點)運行,避免泵在大流量點運行。
電機發熱
1.環境溫度過高,電動機散熱不良。
2.電機負荷太重。
3.電壓過高或過低或缺相。
4.電機內進水
解決辦法
1.改善泵工作環境,檢查風葉是否正常,通風道有無堵塞。
2.泵有卡住現象、停機檢修;或軸承損壞、更換軸承;或泵偏大流量運行,調整泵在額定點及泵的區運行。
3.穩定電源電壓。
4.拆機烘干保養,防止水從軸孔縫隙處或接線盒處進入電機。漏水密封件損壞更換密封件(軸封或O形圈)
日常使用的檢修
①應經常檢查運轉過程中是否平穩,機械密封的磨損及泄漏情況,及時更換密封件,防止壓力水進入電機。
②經常檢查電機外殼的溫度變化,泵正常運轉,電機溫升允許達80℃,必要時須進一步檢查電機電流是否有超載和三相電流不平衡的現象。
③經常檢查進水池有無漂浮物及水位的變化情況,若進水池降到zui低水位以下時,泵應停止運行,以免發生汽蝕,損壞葉輪。必要時,可調節閘閥,適當減少泵的出水量,促進水池水位回升。
④注意壓力表和電流表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泵長期停用時,應排凈積水,去除銹垢,涂上防銹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