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針對鉆井廢水的水質問題,使用絮凝劑
點擊次數:238 發布時間:2012-8-9
天然氣鉆井廢水水質比較復雜,廢水成分濃度與地質條件、氣井的構成、鉆井泥漿成分的有關。針對天然氣鉆井廢水水質,需要尋找一種價廉物美、無污染、制用方便,效果好的綠色絮凝劑。其還兼具對金屬緩蝕的功效。其磷酸酯胺鹽是利用從植物中提取的類葡萄糖結構的無毒天然化工產品為原料制成的,具有分子量小、易生物降解的優點。原料及綠色合成方法原料試劑R(OH)n,磷酸,Cy)ò型催化劑。胺類化合物R(OH)n型多元醇是從植物中提取的類葡萄糖結構的無毒天然化工產品,Cy)ò是一種自制有機)無機混合催化劑,具有無毒、穩定性高的特點。這樣,使其反應的原料、過程和產物都較為綠色化。實驗儀器DF-101B集熱式恒溫磁力攪拌器,三頸燒瓶,冷凝管,溫度計,導管。實驗方法R(OH)n 磷酸Cy-ò多元磷酸酯Cy-ò磷酸酯胺鹽在選配實驗原料時,將多元醇與磷酸的總物質量之比定為1B4,即合成四元磷酸酯作為中間體,再將四元磷酸酯與胺類化合物按物質量比為1B2或1B4進行胺化,得到磷酸酯胺鹽產品。文中采用五種不同結構的胺類化合物(市售)與磷酸酯進行反應,制得五種不同結構的磷酸酯胺鹽產品,編號為PN1,磷酸酯合成實驗過程中采用恒溫加熱與磁力攪拌同時進行的方法。實驗條件為:保持體系達溫度100e左右,在適量Cy)ò型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時間為4h.四元磷酸酯胺化過程中采用加熱與磁力攪拌同時進行的方法,體系溫度保持在40e60e,加熱時間為半小時。結構分析利用質譜分析儀器對合成的磷酸酯混和樣品進行分子結構分析,從質譜分析圖中可見,試驗反應4h后,反應產物中以三元和四元磷酸酯含量zui高。
絮凝處理應用實驗方法以取自川東遂寧地區天然氣鉆井廢水(COD值為4716mg/L)為處理對象,將五種類型磷酸酯胺鹽與Al2(SO4)3溶液復配使用,對五種類型磷酸酯胺鹽進行絮凝性能對比。復配方法為:胺鹽(投加濃度50mg/L) Al2(SO4)3(投加濃度550mg/L)。在室溫下取10ml鉆井廢水稀釋成100m,l轉移至250ml燒杯中,在360r/min的快速攪拌下加入適量的復配絮凝劑,2min后將攪拌速度調至40r/min,慢攪5min,靜置20min待沉降分層后取上清液,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上清液的COD值。絮凝效果由可以確定,PN4型磷酸酯胺鹽絮凝劑與Al2(SO4)3復配后處理鉆井廢水的效果*。不同磷酸酯胺鹽絮凝劑與Al2(SO4)3復配后的處理結果不銹鋼潛水泵項目處理前與PN1復配處理后與PN2復配處理后與PN3復配處理后與PN4復配處理后與PN5復配處理后外觀黑褐色且含泥沙的濃懸濁液深黃褐色含少量泥沙的濁液深黃褐色含少量泥沙的濁液深黃褐色含少量泥沙的濁液黃褐色較為澄清液深黃褐色含少量泥沙的濁液COD(mg/L)去除率()胺鹽與兩種無機型絮凝劑復配后的處理結果項目處理前與Al2(SO4)3復配處理后與Fe2(SO4)3復配處理后外觀黑褐色且含泥沙的濃懸濁液黃色較為澄清黃色較為澄清COD(mg/L)去除率())92.597.5為選擇*復配方法,將PN4型磷酸酯胺鹽分別與等濃度的Al2(SO4)3和Fe2(SO4)3兩種溶液進行復配使用,以比較其絮凝性能。有機型與無機型絮凝劑的配比為:胺鹽(投加濃度50mg/L) Al2(SO4)3或Fe2(SO4)3(投加濃度350mg/L)。
結果與討論經初步絮凝實驗,判定PN4型磷酸酯胺鹽與Fe2(SO4)3復配使用后處理鉆井廢水的效果*。在凈化和廢水處理中,絮凝劑一直在發揮其電中和、壓縮雙電層、吸附、架橋、絮凝及網捕等作用機理。PN4磷酸酯胺鹽是含兩個)NH2基團的直鏈結構,在水溶液中形成RN H2H型陽離子,其與Al2(SO4)3或Fe2(SO4)3復配使用,增強了廢水液中的陽離子電荷密度,增強了絮凝劑對鉆井廢水中帶負電荷微粒的吸附能力,使絮體顆粒增大,易于沉降。由于磷酸酯胺鹽的特殊結構,其在廢水溶液中可能發揮著網捕作用,增強了絮體的沉降速率。磷酸酯胺鹽是利用從植物中提取的類葡萄糖結構的無毒天然化工產品為原料制成的,其具有合成條件較綠色化和易生物降解的優點,且兼具抗金屬腐蝕的功效,是一種多功能的綠色表面活性劑。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