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通道被占用、電氣線路存在隱患等諸多原因,導致了近年來全國多起養老機構火災的發生。老年人是健康脆弱的群體。如何讓老人在社會化養老機構中更安全,是對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的重大考驗。
在抓好養老機構質量的同時,充分借鑒發達地區成功經驗,在全區養老機構創新推廣應用智慧安全用電監管服務系統。經過1個多月的努力,“互聯網+智慧用電”實現全覆蓋,為養老機構筑牢了堅實的“防火墻”。
“年初以來,無養老機構電氣火災事故發生,但我們在檢查中也發現部分養老機構存在安全隱患。”該負責人說,90%以上的養老用房陳舊,電器線路老化、線路隱患多且隱蔽性強;養老院失能、半失能老人占入住總人數的73%以上,一旦發生火災,撤離困難;養老院自身的救護人員不足,應急保障力量多為周邊商鋪人員,出現火情時,很難有效保障全天候實施及時救助。“目前上海等地先后在養老機構開展安裝故障電弧探測器,此類事故基本得到整治。”該負責人表示,因此積極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創新養老安全管理模式,推廣智慧安全用電監管服務系統。
監管手段由“人防”向“技防”轉變,監管時間由“定期”向“全天候”轉變……隨著智慧用電安全隱患監管系統的全覆蓋,如今,養老機構電氣使用維護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呈現出“三個轉變”。監管手段由“人防”向“技防”轉變。改變了以往“跑斷腿”“磨破嘴”的“人防”管理老辦法,實現了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技防”治理新模式,通過建立養老機構安全用電監控服務平臺,能對采集的電氣安全數據多維度、全角度分析及處理,對該區養老機構的電氣安全評估、隱患分析和優化、用電行為分析、安全策略配置提供分析報告,安全管理水平有較大改善,養老機構電氣火災*發生。監管時間由“定期”向“全天候”轉變。以往采取頻繁檢查為主的管理模式,存在“不檢不緊”“一走又松”的監管難題,如今有了信息化監控服務平臺做支撐,該區所有養老院的用電安全信息,都歸入一個大屏幕顯示,區民政局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同時主管安全的科室成員手機上都安裝App監管系統,實時收到信息后,立即提醒養老院整改,若連續報警達二次,立即到現場檢查整改情況,做到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提醒、及時處置。事故處置由“被動”向“主動”轉變。一個多月以來,共排查出重點隱患12處,電壓隱患5處,電流隱患6處,5家養老院立即整改。養老院負責人紛紛表示:“現在我們可以睡個安穩覺了,以前就擔心火災啊!”安全員也高興地說:“以前我們每個月都要檢查一次,不停地找但有時也找不準,如今有了這套系統,按系統的警報提醒,能夠快速準確地找到隱患點,這個系統太實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