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地球上超過97%的水是咸水,剩下不到3%的是淡水。那么什么是咸水?咸水=鹽水=鹽+水?
淡水和咸水是按礦化度(TDS)來區別的,水文地質學一般將礦化度小于1.0g/L的水劃為淡水,1.0~3.0g/L的劃為微咸水,3.0~10.0g/L的劃為咸水,10.0~50.0g/L的劃為鹽水,礦化度>50.0g/L的劃為鹵水。苦咸水是指堿度大于硬度,并含大量中性鹽,pH值大于7的水。按成因,簡單地可以分為干旱蒸發形成的內陸苦咸水、海水侵入形成的沿海苦咸水和高礦化度工業廢水三種。
隨著水資源的短缺,如何充分利用苦咸水、緩解水資源短缺,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膜分離是在20世紀初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門分離新技術。膜的孔徑一般為微米級,依據其孔徑的不同,可將膜分為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
反滲透(RO)是利用反滲透膜只能透過溶劑(通常是水)而截留離子物質或小分子物質的選擇透過性,以膜兩側靜壓為推動力,而實現的對液體混合物分離的膜過程。采用反滲透膜技術應用苦咸水領域具有以下特點:
1、脫鹽率高:采用全新的涂層技術,膜元件標準脫鹽率可達99.5%以上。
2、產水率高:膜元件的綜合脫鹽率和產水量均達到國內很高水平。
3、抗污性強:降低膜污染,提高抗污染性能
4、能耗低:在相同產水量要求時,降低運行壓力,節約能源。
反滲透是膜分離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具有產水水質高、運行成本低、無污染、操作方便運行可靠等諸多優點,而成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以及純水制備中更為節能、簡便的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醫藥、電子、化工、食品、海水淡化等諸多行業。